- 赖恭梯;贺丽媛;钟益申;李思雨;林俊璇;张富民;谢婷婷;郭建辉;赖呈纯;
【目的】为了将巨峰葡萄幼果副产物进行加工利用,以提升葡萄产业的经济效益并减少环境污染。【方法】研究以疏除的巨峰葡萄幼果为材料,测定其营养成分含量;通过热风干燥和喷雾干燥的方式进行果粉制备,并测定果粉特性、抗氧化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葡萄幼果营养成分丰富,葡萄幼果总酸含量达38.1 mg/g,粗多糖含量为39.2 mg/g,抗氧化产物包括类黄酮、原花青素和单宁的含量分别为4.5、2.0和5.4 mg/g。通过热风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备获得两款果粉,果粉得率分别为13.0%和9.5%,喷雾果粉均匀细腻,酸味柔和,复溶后清澈透明,相对溶解度达95.0%;热风干燥获得的全果粉具有较高的类黄酮和多酚保留率,分别是喷雾果粉的11.2和4.5倍;喷雾果粉具有较高的总酸和原花青素含量;全果粉的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是喷雾果粉的近2倍,但是两者的总抗氧化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无显著差异。【结论】葡萄幼果果粉加工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后续果粉加工工艺优化和基于果粉的新食品开发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2025年02期 v.13 14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5K] - 何慧;吴伟豪;罗中君;谭俏茹;丰锋;
【目的】旨在筛选波罗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花粉离体萌发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并评估快速染色法检测花粉生活力的适用性。【方法】以‘四季波罗蜜’花粉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测定花粉萌发率,优化花粉培养基成分;比较不同染色法测定波罗蜜花粉生活力的准确性。【结果】蔗糖、H_3BO_3、CaCl_2和MgSO_4对波罗蜜花粉萌发率影响显著,其主次顺序为CaCl_2>蔗糖>H_3BO_3>MgSO_4。最佳培养基配方为5%蔗糖+150 mg/L H_3BO_3+100 mg/L CaCl_2+150 mg/L MgSO_4,萌发率达72.39%,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7℃为最适萌发温度;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染色法(MTT法)(10 min染色,活力62.99%)与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法(TTC法)(45 min染色,活力78.58%)均可用于花粉生活力快速检测,但MTT法效率更高且对比度更佳,而醋酸洋红染色法和碘-碘化钾法(I2-KI法)不适用。【结论】研究结果为波罗蜜杂交育种中花粉生活力检测及人工授粉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持。
2025年02期 v.13 148-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 李国风;周诗雯;程俊秋;李尊文;姜冉;洪瑛琪;许巧玲;叶炜;
【目的】为筛选高效的脂肪酶产生菌及其产酶工艺。【方法】采集被油污长期污染的土壤,经富集培养后,通过罗丹明B平板法进行菌株分离筛选;采用以花生油为唯一碳源的摇床发酵方法,研究所筛选出的菌株的产酶条件参数,并系统性优化各菌株产脂肪酶的条件。【结果】通过罗丹明B平板法筛选得到3株具有高产脂肪酶能力的菌株,并分别命名为LN2、Bk3与Bd4。经形态学及16S rRNA分子鉴定,LN2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Bk3为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Bd4为土壤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oil)。3菌株的最适产酶温度为30~40℃,最适发酵起始pH值为7.0。通过综合分析,培养48 h后,在发酵30℃、起始pH值7.0条件下LN2的酶活力为1.25 U/mL;在40℃、pH 7.0时Bk3的酶活力为0.85 U/mL;在30℃、pH值7.0条件下Bd4的酶活力为3.13 U/mL。【结论】3株脂肪酶产生菌在脂肪酶生产上均表现出优秀的潜能,尤其是Bd4,为脂肪酶工厂化应用提供候选菌种材料。
2025年02期 v.13 15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 林榕燕;陈艺荃;林觅;伍莉娟;钟海丰;
【目的】构建基于SRAP分子标记技术的石斛兰杂交后代真实性鉴定方法,为石斛兰品种(系)鉴定提供可靠技术支撑。【方法】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报春石斛、檀香石斛以及以报春石斛为母本、檀香石斛为父本的151个杂交后代进行真实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从90对SRAP引物中筛选7对特异性引物,实现对杂交后代的高效鉴定,效率达100%;多态性分析显示,7对引物的多态性比例为81.03%,揭示了丰富的遗传变异。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24时,153个样本材料可分为五个类群;82.78%的杂交后代与父本聚为一类,亲缘关系更近;杂交后代株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普遍高于其与双亲的遗传相似系数,父本和母本与杂交后代株系的遗传相似系数接近。【结论】SRAP分子标记可用于石斛兰杂交后代早期鉴定,能够有效辅助石斛兰新品种鉴定和选育。
2025年02期 v.13 162-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 马银洁;赵文瑜;王蓓;康秋玉;刘静波;李伟明;陈冬;
【目的】研究高温对观赏凤梨植株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南京地区夏季高温观赏凤梨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将观赏凤梨置于40℃高温条件下12 h、24 h、36 h和48 h,与对照(0 h)进行比较,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结果】40℃高温胁迫12 h时,观赏凤梨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且达到峰值,之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延长,CAT、SOD和POD的活性呈不同程度的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在第48 h时达到峰值;40℃高温胁迫条件下热激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分别在24 h时和12 h时达到峰值,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则在48 h达到峰值,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随着处理时长显著减少,气孔逐渐闭合,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变化不显著。【结论】高温胁迫对观赏凤梨叶片生理指标存在影响,大部分指标在处理12 h后即达到峰值,表明短时间的高温胁迫即对观赏凤梨造成伤害。
2025年02期 v.13 169-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 易苗苗;李华伟;鲍宗朝;许泳清;许国春;罗文彬;纪荣昌;邱思鑫;汤浩;王莫;陈凤平;
【目的】为评价马铃薯种质资源对马铃薯黑胫病的抗性及筛选抗病种质,以期为抗病育种及田间病害防治提供抗性材料和理论依据。【方法】以45份马铃薯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离体薯块接种鉴定方法,通过优化接种条件,评价其对马铃薯黑胫病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和P. parmentieri)的抗性。【结果】2种马铃薯黑胫病菌病原菌优化后的接种条件为培养温度26℃,接种浓度D_(600)值0.6~0.8。供试45份马铃薯种质资源中,对P. atrosepticum Pacl141和P. parmentier Ppxp3-1均表现为抗性的种质包含‘信宜红皮’‘CIP392278.19’等11份,占测试马铃薯种质总数的24.4%。【结论】45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对黑胫病的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本研究筛选出11份对2种黑胫病菌具有良好抗性的马铃薯种质,为抗病育种和病害防控提供基础材料。
2025年02期 v.13 175-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 高敏霞;冯新;赖瑞联;陈义挺;
【目的】探究不同种类砧木对‘金桃’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金桃’猕猴桃为接穗,分别选取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长叶猕猴桃作为砧木进行嫁接,并对‘金桃’猕猴桃果实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以野生资源长叶猕猴桃为砧木嫁接的‘金桃’猕猴桃果实单果重大,果肉颜色黄色泽亮度高;其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高,是美味猕猴桃砧木的2.32倍、中华猕猴桃砧木的1.13倍;而维生素C含量丰富,是美味猕猴桃砧木的1.28倍、中华猕猴桃砧木的1.68倍。【结论】长叶猕猴桃砧木增加了‘金桃’猕猴桃果实的单果重,提高了果肉亮度,增加了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提升了果实品质,这为今后从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中筛选和培育新型优良砧木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5年02期 v.13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 谢文萍;马腾飞;钟幼雄;陈建平;梅韶玲;李丽林;
【目的】福建省闽东地区野生乌饭树种质资源丰富,通过引种驯化栽培筛选获得具有优良特性的种质材料,为后续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推广提供优质种源基础。【方法】采集了闽东地区8个地理种源的野生乌饭树种质资源,开展引种栽培,观测植株成活率、形态特征、农艺性状等指标,并结合乌米饭制备品质分析,对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野生乌饭树引种平均成活率84.58%;在同一栽培条件下,8个不同地理种源乌饭树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叶片大小、叶缘形态、有无毛被等差异尤为显著;染米米质综合评价来看,周宁、福安两个种源最优,染色乌米饭呈靛蓝色、饭粒光亮;其次是柘荣、福鼎、蕉城种源,而罗源、寿宁、霞浦种源较差。【结论】目前乌饭树主要用来制作乌米饭,闽东地区建议重点推广周宁、福安两个种源,其次推广柘荣、福鼎、蕉城种源,而罗源、寿宁、霞浦三个种源不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2025年02期 v.13 18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 徐丽红;汪嘉琛;蔡天仁;吴雅湄;黄紫云;刘建福;
【目的】为科学评价刺桐属植物的观赏性状奠定基础。【方法】以收集整理的刺桐属植物16种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12个指标构建刺桐观赏价值综合评价体系,并对花朵、叶片和株型等观赏特性以及生态适应性等进行评价。【结果】在约束层指标中,花朵观赏价值所占权重最大,表示花朵观赏性在刺桐属植物观赏价值综合评价中是最重要的方面;在标准层指标中,花量、抗旱性、花色和花展开度对刺桐属植物观赏价值的影响权重均超过0.1,对评价结果有较大影响。依据指标权重和评分标准,对16种刺桐属植物的观赏价值进行综合评分并划分为3个等级,其中鸡冠刺桐、比氏刺桐、翅果刺桐、西克刺桐、劲直刺桐等5种植物的观赏价值较高,综合评价等级为Ⅰ级,具有较好的园林应用前景。【结论】该评价结果可为刺桐属植物资源在观赏园艺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13 192-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 叶锦知;丰锋;杨崇城;李纬;黄丽欣;
【目的】以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为对象,构建“美学效果-行为感受-生态效益”三维评价体系,通过量化分析全面评估植物景观质量,旨在为公园植物景观的科学规划、生态保护及旅游品质提升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多方法协同研究模式,开展植物资源实地调查与记录植物生态数据;邀请20位园林专家对三维评价体系下的12项指标进行评分;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指数(CEI)。【结果】生态效益在评价体系中权重占比最高,其中“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植物群落色彩与生长季相”为核心影响因子,对景观质量的影响显著。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分处于Ⅱ级水平,生态效益维度表现突出,但行为感受维度存在明显短板,信息展示、景观设计及互动体验等指标得分较低,与优质标准存在差距。【结论】基于研究结果,针对性提出优化策略,巩固生态优势,优化美学效果,提升行为感受,研究成果为地质公园植物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操作性路径。
2025年02期 v.13 199-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